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其他类型> 我在非洲当酋长> 第1827章 不像丝绸的丝绸(3/4)

第1827章 不像丝绸的丝绸(3/4)

料?”乔治娜一愣。



    萧鹏点头:“没错,就是一种叫做‘薯莨’的植物的根茎提炼出来的。不是我吹,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比我们更了解植物的利用。”



    “这种植物能吃?”乔治娜问道。



    萧鹏摇头:“不能。但是可以入药。活血止血清热解毒。我们国家基本上能吃的都吃,不能吃的就入药。”



    “……”



    “除了能入药外,那玩意还可以做胶加工渔网,还可以酿酒,不过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做这个‘香云纱’。”萧鹏给出答案:“不过真要加工成你现在用的布料需要经过‘三蒸九煮十八晒’的流程,加工相当不易所以价格昂贵。”



    萧鹏还真不是瞎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种薯莨的外形看上去特别像是脑袋那么大的荔浦芋头。对了,有部老电视叫做《宰相刘罗锅》,其中有一集就是乾隆要吃荔浦芋头,结果刘墉给他端上去薯莨……



    不过这种数量是不能吃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切碎榨汁,然后把柔软的丝绸放进去浸泡染色,等待晒干之后丝绸会变硬,揉搓起来沙沙作响,所以又被称为‘响云纱’,后来可能是觉得那个名字不好听,所以变成了香云纱。



    因为是植物染料并不是那么容易上色,所以想要制成香云纱的过程就是萧鹏说的‘三蒸九煮十八晒’,历时半个月以上才能完成基本的上色。



    完成这个流程后接下来是‘过乌’,也就是往上面涂一层当地河底的黑泥,黑泥里的铁离子和薯莨里的单宁发生化学反应,于是布料颜色又会变黑,出来的颜色就变成了‘五彩斑斓的黑’——虽然是黑色,但是在不同的光线下就会显现出不同的颜色。



    “曾经香云纱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那边形成了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就是鱼塘养鱼,鱼塘边种桑,桑叶养蚕,蚕屎养鱼。”萧鹏说到这里摇了摇头:“不过你也看到了,这种香云纱需要纯手工制造,而且费时费力,所以在自动化机械面前几近消失。这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才保护下来——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传统东西都是这么消失的。不过由于纯手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