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摩托之王(3/5)
生产还要去捷克进口,好不容易生产出来质量极差,被人戏称‘买嘉陵闹钟不如买个鸡公,该闹时不闹,不该闹时闹得凶’,生产闹钟失败就继续改别的,什么变压器、铜丝、钢球、鞋钉他们都生产过,结果全部失败!
最后没办法只能回到军品为主的老路上,结果却让他们搞出来了钢制子弹。
但是到了1978年,那时候军转民势在必得,嘉陵厂到底生产什么就成了当年那些领导最头疼的事情。
很多人都提议生产电风扇,不过当时的厂长孙寿彭力排众议,决定要生产民用摩托车!
这在当时简直属于放了一颗‘大卫星’:当时的龙国虽然有摩托车,但是都是军品,民用摩托车还是一片空白。
不夸张的说:在那个年代,可能龙国有一半的老百姓压根就没见过摩托车!
在那样的情况下生产摩托车难度可想而知!
他们成立了一个‘七人摩托车筹备小组’,直接到了当时‘摩托车技术领先国家’南斯拉夫,准备从这边引进技术回国。
但是那次谈判非常的失败,或者说可以收到了侮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时南斯拉夫托马斯机车工厂知道龙国人要生产摩托车,开出来的合作条件相当苛刻:除了高昂的技术转让费外,还要求但凡有南斯拉夫摩托车销售点的地方,都不能出现龙国的摩托车,而且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一定要使用南斯拉夫提供的,每销售一辆摩托车还要给他们1.5%的技术费!
反正就是一个字:钱!
单纯的想要钱也就罢了,关键是由于两国之前有过差不多二十年比较尴尬的时期,所以对方对龙国压根就不了解,甚至说‘你们国家连自来水都没有生产什么摩托车?’“你们不是只会骑自行车吗?”之类的话。
那次谈判非常失败,七人组又去了霓虹国,这才发现霓虹国的摩托车种类更多。
但是和霓虹国的谈判更加的失败。
最后结果是考察人员买了3辆本田的PA50小摩托带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