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艰难的卫星发展道路(2/4)
这就苦了龙国的那些科研人员。
当时龙国导弹的研发直接停滞!
而且苏联人给的图纸也不完善,照猫画虎都做不到。
这时候‘国防五院’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们接过了继续研发的重担。
当时‘国防五院’有两个分院,被人戏称为‘看得见’、‘摸不着’:一分院负责研究导弹的弹体、发动机和燃料;二分院则负责导弹的控制系统、导航系统等。
这里要提一下当时二分院的负责人梁思礼。
这个名字是不是挺熟悉?
他有个哥哥叫梁思成,有个嫂子叫林徽因,而他们的父亲叫做梁启超……
其实那个年代很多做出贡献的人都是属于出身名家,比如说龙国第一艘海军学校的创建者张学思除了是海军参谋长开国少将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张少帅的同胞四弟。
这导弹和火箭有什么关系?
一奶同胞,技术相通,掌握了火箭就掌握了弹道导弹,同理反过来说也行。
当时专家撤走,图纸不全,结果龙国却没有放弃,在五院的牵头下,全国1400多个单位参与,六十多个工厂参与承制,现在的某星二锅头当时就是负责制造火箭燃料需要的高浓度酒精……
终于在1960年11月5日,第一枚国产导弹首次发射取得成功,精准的命中了550公里外的目标。从此龙国迈入火箭和导弹的时代。
而那枚导弹量产后有了响亮的名字:东风一号。
在和导弹项目同时进行的,就是火箭上天发射卫星的项目,史称‘581工程’,意思就是1958年的一号工程。当时组长是钱院士,副组长赵院士。
由于钱院士当年还要身兼导弹组项目,所以这个项目也可以说是由赵院士负责。
不过即使‘东风一号’上天,那时候的火箭技术依然无法成熟到发射卫星的地步,所以581计划暂时停歇, 一直到1964年,更先进的‘东方二号’弹道导弹的发射成功也就意味着龙国已经初步有了把卫星送上天的能力,于是581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