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其他类型> 我在非洲当酋长> 第573章 神奇的造假技术(2/4)

第573章 神奇的造假技术(2/4)

画家使用的颜料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调配所以会有很大的区别。



    最好的例子就是画《日出》莫奈和画《呐喊》的蒙克(这哥们的经历比梵高还惨)。



    这俩人岁数大了后眼睛都出现了问题,他们的后期作品用的颜色和早期作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眼中的颜色已经和别人眼中的颜色发生了巨大变化。



    也就因为他们需要自己调配颜色,那时候的画家稍微走偏一点儿就奔着化学家去了。



    范米格伦为了造假那可真的是使出浑身解数,估计是差点儿成为一名化学家。



    他买了不少二百多年前不知名的小画家的作品——这玩意真不难买,什么落魄贵族家的肖像画之类的不能说满马路都有吧也是随处可得。



    他这么做的目的是用维米尔时期的画框和画布以及框钉,把上面原来的画作铲掉然后开始在老画布上作画。



    事实上在没有‘碳14鉴定’等高科技手段之前,鉴定画框和画布也是鉴定油画真伪的重要依据。然后他就需要自己调制出和维米尔使用的相同的颜料。



    而这一步也让他差点儿走上化学家的道路。



    维米尔的作品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颜料调配,想调出来和他同样的色彩难度相当之高!



    而且就算调配出来了怎么做到颜料老化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像这些古画的颜料会脱水硬化,也就是俗称的做旧,而且颜料脱水硬化后还会产生不规则的裂纹,而且这些裂纹里还会有岁月留下的灰尘,这都是范米格伦要考虑的东西。



    他在法国修炼十年,基本上就是在解决这个事情。



    首先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化学翻阅文献,在学习了大量知识几乎成为了化学家的情况下,终于几乎完美的复制了维米尔使用的所有颜色。



    然后他用几个大汽油桶做了个超大的大烤箱,想用烘烤的方式对颜料进行人工脱水,但是这个步骤他就再也过不去。



    首先用多高温度烤多少时间就需要反复的实验,而他整整试验了三年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条路约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