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寒门宰相> 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敬侍中(4/13)

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敬侍中(4/13)

肯定也要跟着调整。文彦博鸠杖轻叩青砖问道:“蔡持正,章子厚二人如何处置?”章越看了冯京一眼,蔡确与他可是儿女亲家。“文公明鉴。“章越望向远处宫灯,“若要平息朝堂纷争,须得一碗水端平。“文彦博捋须颔首:“老朽听闻,太皇太后的意思是此二人皆要谪往岭南。“章越忽然道:“文公此番入京,洛阳百姓扶老携幼相送,可见德望之隆。“文彦博摇头笑道:“老朽这把年纪,本不该再过问朝政。只是.“他望向章越,目光深邃,“有些事,总要有人来说。“章越笑道:“方才听两位相公言语兵谏之事,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昔有君王、高僧、富贾同处一室,阶下立一持刀百姓。三人皆命其杀另二人——二位且猜,这百姓会听谁之命?”文彦博,冯京听了略有所思。文彦博鸠杖顿地:“侍中此问.“章越道:“有人道必是君王,但在礼崩乐坏之时,王命不如刍狗。”“百姓到底杀谁?与君王,高僧和富商三人身份无关,而是取决于百姓自己。”“取决于百姓是否贪婪钱财?是否虔信?是否忠君?权力不在于上位者的身份,而在于民心所向……”“兵谏之事为何会起?”“将罪责都归之于挑起兵乱的虞侯或是蔡持正,章子厚,都是错的,朝廷骤然废除变法,才是根本。”文彦博,冯京都知章越在强辩,在狡辩,但是这时候谁有什么办法呢?冯京也不愿对蔡确赶尽杀绝,但这件事他必须表现出一究到底的态度,这样才能摆脱嫌疑。但章越不同,他要弥合党争,所以政治斗争不可激烈化,至少表面上要显得风平浪静。文彦博则与宫里关系密切,背后说不定有太皇太后的授意。冯京忽然道:“侍中方才说整顿御史台,不知可有合适人选?”章越微微一笑道:“刘挚、王岩叟、刘安世、梁焘于兵谏之事,难辞其咎必须罢去御史之职。”“空缺出四个职位,我有两个人选!分别是前参政知事薛公之子薛绍彭,还有一人则是前相公毕文简之曾孙毕仲游,其余正要请教二位。”薛绍彭是薛向之子,毕仲游之毕家与吴家交好,他兄长毕仲衍为章越推举出任中书礼房检正时,章越失势后,因不肯依附王珪而被罢去。毕仲衍现在已经病逝,不过章越没忘了人家的恩情,就提携了他的兄弟毕仲游。章越回朝后,便回报故人之子以及支持过自己的人。文彦博,冯京都是人精,当然明白章越具体安排。二人也自有计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