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众望所归(大更)(5/11)
。不是苏轼变了,是历史变了。这一世他们的怨气,没有那么大。这也不正是自己用意所在。当年种下的种子,今日开花结果。但是章越没变,日后自己主政,不论新党旧党只有自己认可方可留下。章越道:“旧党之中,也有司马君实,也有吕晦叔,也不可一概而论。何况我听说之前在殿上,章子厚反对司马君实举荐子瞻兄弟二人回朝。”苏轼知道章越没有答允。苏轼忧心忡忡地道:“先帝治天下二十年,用尽了权术。诗案之后,我本灰心仕途所谓。”“但此番相召,我是真想替天下尽分力。章公蒙陛下托孤,如何能见得朝堂之上分崩离析呢?”章越笑道:“子瞻莫非要调和新旧两党的党争,你与邢和叔倒是共论。”苏轼道:“邢和叔是趋利之徒。”“但我看得,若因党争而起,一旦新法尽废,新党尽逐的局面出现,则是势不可转。”章越闻言欣然,司马光此番启用苏氏兄弟,想借苏轼之手打击新党,但苏轼早已与自己同列一方。章越道:“子瞻喝茶!不知子由之论如何?”……数日后,苏辙也回朝了,被高太后接见并授予中书舍人之职。是日,苏轼携弟同赴章府拜谒。此番入京,首谒非举荐他们的吕公著、司马光,而是先至章府。苏辙抵京当日,特在兄长府中盘桓一宿,兄弟促膝长谈至漏尽更阑。彼时司马光与吕公著所举二十一人中,除苏氏昆仲外,孙觉等数人亦已先后来章府投帖。当苏轼兄弟见孙觉正从章府辞出时,相视会心一笑——原来这位陈襄门下大弟子、新任吏部侍郎,亦已来此“认门“。章越特意安排孙觉与二苏“偶遇“,个中深意,不言自明。历史上的元佑时期苏轼,苏辙,还有孙觉,同属于蜀党,与朔党(刘挚),洛党(程颐)等分歧。苏轼在历史上决定保留免役法,孙觉主张保留青苗法。蜀党的主张虽是反对新法,但政见相对宽和,反对司马光一刀切的主张。旧党的意见也是五花八门。现在新党随着局势进行,逐渐四分五裂。而旧党本是反对新党,从四分五裂走向一起。现在新党势衰,旧党颇有卷土重来之势,但本是一盘散沙之状。以后如何相融?茶香氤氲中,苏轼先陈政见道:“我始终以为仁宗之政为媮,先帝之政为刻。”“若有其法使忠厚而不媮,励精而不刻,则为善也。”苏辙则道:“魏公,某则以为当校量利害,参用所长。”章越则点点头。苏辙道:“吾兄政见与我相公,但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