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五十五章 牛逼吹大了(3/4)
还活着呢,并没有作古。宋人笔记里记载,王安石年少很佩服周敦颐,曾三度要拜入周敦颐门下但都吃了闭门羹。王安石大怒说没有你周敦颐,我就学不了六经了吗?周敦颐听后很惋惜,他说他三次拒绝王安石并不是其它原因,是因为对方太自负,要稍挫他的锐气,结果王安石负气走了。还有一次是嘉祐五年时,周敦颐上京,正好与王安石见了一面。王安石这是已是天下公认的‘通儒’,与周敦颐谈了一天,王安石回去后反复琢磨周敦颐与自己说的话,以至于废寝忘食。也就是说在经学上,谁也不服的王安石对周敦颐是服气的。如今周敦颐之言居然出现在省试题目上,在这里章越不由感慨一句,这个时代真是人才辈出啊。难怪有人道‘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过之。’至于这‘文所以载道论’,正好对应了章越之前与黄履,韩忠彦的谈话。但宋儒沉迷于道,空谈大道理,而至于忽视实践与经验得出的道理,这当然是错的。好比一个你认为的道理,要用无数句话去解释他,那么这个道理倒不如不讲。至于文如何载道?当然是要将道理放在文章中去讲。写到这里,章越将文风一转。做文章好比人撑船,若是搁浅就已经搁浅了,无论人如何撑船,都撑不动。故而必须去源头决开,放得那水来,如此船无大小,无不浮矣。撑船就是文字技巧,源头活水是什么?是文者平日的存养穷理,见识眼光和境界愿景,功夫到了就不必在意撑船的手段了。章越不知自己昨日那一番话对于韩忠彦,刘奉先,黄履也是深有启发。他们就着文以载道这个大题目,也写下自己的见解。不过这一篇论,章越写得十分顺畅,比第一场诗赋还要胜过一筹,最后提前交卷了。当夜这卷子弥封后交至了点检官的手中。这位牛点检官依旧在房里奋战,从昨日到今天,他只是睡了一个时辰多些,如今双目布满了血丝。当他拿着笔一行一行地看到‘譬如撑船,著浅者既已著浅了,看如何撑,无缘撑得动。此须是去源头决开,放得那水来,则船无大小,无不浮矣’。牛点检官不由拍案叫绝,连日的困意顿时不见了,很是欣赏恨不得将卷上点划注明,不过他想到这是违规之举,于是惋惜了叹口气。牛点检官叹道:“韩退之复生也要将此人视作知己了。此篇说得是文章,其实讲得是经,六经皆文也。难得,难得。”牛点检官深思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