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一十一章 行卷(3/8)
一条平衡之路,永远不要忘了自己……自己身上有挂。故而有挂大可趟过去,所以章越还是决定……与众人一起去行卷。范祖禹,黄好义他们尽管参加别头试也要去行卷。不过他们的行卷,与寒门子弟有些不同。范祖禹的伯父是乃范镇,可以直接由长辈,或通过别人引荐直接带到家中投卷。至于韩忠彦?主考官都是他爹定的。按照当时规矩,主考官被确定后,还要捧着帖子到相府上表示感谢。一般为了避嫌韩琦是不会见,还要表示自己这是为国举才,全无私心。最重要是叮嘱几句,不要因为韩忠彦是我的儿子,对他有所照顾,一定要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来办事。“四郎君,这是主母给你熬好的猪脑汤,赶紧喝了吧!”在太学里,黄好义嫂子家的仆人给他送来猪脑汤。这几日同寝光看着黄好义进补了。但见黄好义如同吃豆腐般吸溜吸溜直响,见到了众人的目光,不由问道:“诸位要不要来一口?”真有这个心思,不会都喝完才问。众人都转过头去收拾卷子言下之意,你忙。等黄好义吃完猪脑汤,等到日已偏西的时候,章越与众人一并前往行卷。除了几位同窗,章越还邀了郭林一起。行卷的文章也有不同,比如要参加制举考试,要对两制以上官员行卷,那必须写满五十篇。若普通行卷,有财力的读书人当然可以送五十篇,但一般则不必那么多,挑选优秀的来送就好。比如苏轼的《上富丞相书》就写到,所进策论五十首,贫不能尽写,好割爱。如苏辙送曾公亮的《上曾参政书》所云,有《历代论》十二篇,上至三王而下至五代,治乱兴衰之际,可以概见于此。苏辙行卷只有十二篇。故而五十篇是规矩,只要不是求制科荐举,可以不必写满。如章越只写不到二十篇。这时正值酷暑,章越与众黄好义他们先去一位官员府上行卷。为何要挑得傍晚去呢?因为官员这时候一般在家,有很大机会见着,白日去则一般在衙门办差。到了官员门前,几人先将卷子奉上,门子看了一眼即道:“你们等着。”说完门子转身就走了。几人在门前等候。行卷行得多了,不同官员间也有不同官员的风格。有的会见一面谈个几句,这一般是看重你的,过个数日再来,这称之温卷。不见的,也会让你进去喝碗茶,尽到礼数。也有就是‘回去等通知’吧,这一般是没下文的。也别觉得多丢人,陈舜俞,张方平,曾巩,苏轼,苏辙都曾行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