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八十五章 李药师良策骄敌(2/6)

第八十五章 李药师良策骄敌(2/6)

的决战,恐是胜少败多,则他肯定是不会随着宇文化及、宇文智及一起覆灭,便需另谋出路。

    故而,出了帐外,他摸着腰边之物,寻思的就是要不要尽快与李渊回书一封?便想便行,走出未有十余步,他已做出抉择。这封回书,等他返回北营后就写!无论与李善道的这场决战,能否打赢,这封回书都是越早写越好,毕竟,乱世之中,变数太多,及早绸缪方为上策。

    为表诚心,他再次摸了摸腰边之物,打算随信,将此物一同寄与李渊。

    这物,是悬在他蹀躞带上的一个配饰,一枚金环。

    荀子云:“绝人以玦,反绝以环。”“环”者,还也。放到回应李渊招揽书的这个语境中,他相信,李渊一看到金环,当就能明白他的意思。代表了他愿回归关中,辅佐新朝。且则,这金环是他随身所佩之物,寄出此环,亦足能显出他对李渊的诚意与归附新朝的决心。

    且不必多说。

    只说,召回了唐奉义等人后,宇文化及、宇文智及与诸臣细细计议,商量到夜深,大致议出了个进战的章程。次日,扩大了军议的范围,召集了更多的文武重臣参加,接着再议,又议了大半天,终於敲定了此次与李善道部决战的具体作战部署。遂两天后,诸部依令开始行动。

    ……

    宇文化及部的异动,很快就被李善道察觉。

    却在宇文化及诸部周边,李善道早布下了众多的斥候,凡有风吹草动,他第一时间就能知悉。

    魏征、屈突通、李靖、窦建德等文武诸臣,络绎到至议事帐。李善道立在沙盘边,已是俯瞰沙盘多时。见诸人到齐,他没有废话,扬起直鞭,点了点西边、东边,说道:“军报,宇文化及分兵一部,约万余人,南下向西,渡淇水,向朝歌城而进;其在东郡之驻兵,亦约万余,进至到了卫县的黄河对岸渡口。至於其主力所部,虽大都仍暂驻扎原地,然也已有先锋一部,约万余人,向南挺进,向我清淇而来。……诸位,我瞧宇文化及这架势,他是要与我军决战!”

    隋承北朝,百余年战乱,许多郡县旋置旋废,入隋以后,杨坚、杨广两朝又先后经历过两次大的地方建制更改,不少的旧郡、旧县或被废并,或被改名。清淇、朝歌就是其中之二。这两个地方,原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